假如生活没有阅读
党院办 敖锦标
假如生活没有阅读,世界将一片荒芜。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如是说。一直以为,生命个体最大的价值在于思考,因为思想不朽,精神长存。
“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是苏格拉底说的,早年觉得这位老先生实在太过谦虚,甚至谦虚得有些肉麻,等到自己阅历渐长,知识渐丰,才发现这句话概括精准,充满禅意。
“非学无以广才。”因为无知,才有憧憬、热望和等待,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阅读,恰巧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从此岸世界到达彼岸世界的机会,谁都无法想象,没有阅读,人们能在在现实的荒沼和泥泞里挣扎多久,更无法想象,没有阅读,灿若繁星的思想家会层出不穷,人类文明的延续或早已拦腰折断。
所幸的是,我们能够阅读。更幸运的是,我们通过阅读,追求幸福。
阅读让烦躁不安的心淡定和从容,力透纸背的道理有时倏忽一下给你一记闷棍,把你打醒,告诉你:哦,原来如此。也许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但阅读起码能让人远离精神上的孤独,这或许是它最大的功用。
还记得那个穿梭于校园里的自己,总爱与书为伴,求索、发奋、思考。靖江王城的读书岩边,找一张石凳,捧起一本也许早已记不得名字的书,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各种版本的讲解,有意地放松生活节奏,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后来,毕业将至,各种事情铺天盖地,奔波劳碌里,竟许久不曾静心阅读。曾爱不释手的书被随手丢在宿舍的犄角旮旯,散落一地。离校那天,陆陆续续送走了同学,告别过导师和朋友,在整理衣柜时发现一本研一时从旧书市场淘来的《活着》,本来已经发黄的纸张颜色变得更深了。随手一翻,竟然一看就是两个小时。
读完,再抬头环顾四周空空如也的宿舍,看着室友们来不及带走的各种书,忽然觉得有些心疼。因为,这些书里有我们当年的青春,它们是见证者,更是启发者,而当人们远行之时,却来不及将它收入行囊。它们安静地活着,等待下一个主人的“接收”,用它温柔的话语,轻声的为后来者讲述我们曾经的故事。
“你要好好读书,读好了书才能到这个地方来学习。”最后一次登上校园里的独秀峰时,旁边的一对母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男孩听完母亲的话,好像若有所思,眼神生涩却又带着些许惊喜。呵!这又何尝不是十几年前的自己。
站在独秀峰顶,俯瞰着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城市,目力所及,每一处都有记忆的影子。校园里的贡院仍像往常一样,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站在山顶,看着游客们认真地阅读古代先贤的文章,模仿参加古代的科举考试,那种认真和较劲儿的样子看着实在可爱。阅读,很多时候,往往不仅是读书,更是一种体验,一种观察,一种思考。
下得山来,一同学赠我一本《汪国真诗选》以作留念。抬手看表,匆匆回宿舍整理好行装。朋友们来送我,一群人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的聊着,谁都不愿表露内心的感伤,谁也不愿打破离别的宁静。
过了检票口,经过拥挤的人群,好不容易上得车来,发现朋友们仍在车窗外朝我挥手,他们大声喊着什么,我没听清。车开起来了,他们仍在那里挥手,直到再也看不见。打开这本《汪国真诗选》,上面有同学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是书把我们聚到了一起,在你将要远行的时候,难免寂寞,别怕,还有它在你身边。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看到这句话时,眼睛一酸,身后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正因为阅读,人们才能在负重中前行,才能在挫折中奋起,活着也才有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假如生活没有阅读,世界将一片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