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本馆新闻
 毕业季
 东方“薇”读书
 知经典、读经典、悟经典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7秋书评促阅读——入选书评(前20)(第二部分)
时间:2017-11-24 10:54:27    来源:超级管理员组    作者:吴玉龙       阅读:
序号14 :  16统计1班 王佳萍
                                        
人生最美是清欢

    都说人生就像一辆列车,在你生命中有许多人经过,他们是搭顺风车,是常驻还是多次来回都会多少在你的人生列车上留下足迹。时间太窄,指缝太宽,一生是一眨眼间。那么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是有着不同的讲解,有些人觉得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也有人觉得要做出一番事业才能无愧于人生,最终也许他们惊天动地过,亦或许半路跌落山谷但他们的一生却也是精彩;又有如鲁迅曾说过有些人的死重如泰山,有些人的死轻如鸿毛,但我想说许多人是带着家人期望降生,他们并不想你有多么出色,只是希望你能快乐地长大,当国难当头即使你是多么小的角色,只要你有心付出便是重如泰山。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名利,追求财富最终失去了和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也亦感到人生很空虚,不知道过去的时光究竟有哪些值得留念,聪明的人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妄想改变世界,聪明的人不会因为身外之物而错过本是幸福的时光,聪明的人懂得人生最美是清欢。
    真实的智慧是来自平常的生活,是心海的一种体现,如果能听闻到心海的消息,一切都是道。
    时代变了,我们也变了,时代的改变使我们检证出许多事物的珍贵或卑贱,美好或丑陋,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心的觉受而已,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面目,心如果不流转,事物的流转并不会使我们失去生命价值的思考,而心如果浮动,时代一变,价值也就变了。我们总说紧跟时代步伐,不要被时代所遗弃,所以是否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舍弃清欢而在这尘世里漂泊?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不,作为时代的创造者我们需要加快步伐,却也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忘记初心。《人生最美是清欢》这本书可以算是人生的一本启蒙书,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你会不自觉的反思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会在想如果人生重来,你是否依旧选择这样的生活?
    在我贪困的童年时代,颠踬无依的少年时代,踽踽独行的青年时代,我还能向往生命的美好,一直保持单纯的初心,因为我相信“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用最朴实的故事,最简单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姿态,清欢看似圣神而遥不可及,但事实上只要你愿意伸手,它也不是没有唾手可得的可能。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赏析

    我想读过书的人都不会对这样一段话陌生:小学,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初中;初中,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高中;高中,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大学,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 找不到工作。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很多大学生为此感到迷茫,大学课程的无趣,专业的不热衷,学费的昂贵,生活的不如意……都让无数大学学子头疼,他们有的安于现状,混文凭;有的选择退学自己闯荡,最后是否平庸各凭本事。作为大学生也还有这样的顾虑:若不是一个985,211工程毕业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一个名牌大学会为自己的仕途添上光彩的一笔,一个热门的专业会使自己求职顺畅,想法没错,但现实却不是如此,比尔盖茨没毕业他成功了,马云不懂计算机,却成了互联网的领头人。
    大学的时光是可以拿来挥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永远无法重温这段时光,大学的日子是可以拿来拼搏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永远无法拥有这样的激情,大学的日子是需要充满活力的,毕竟在未来你需要自己的人生规划,而大学就是最好的锻炼之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其实在书的最后我依然未知,大学应当逃课,大学应当有所追求,大学应当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身无分文。希望我们的大学不辜负我们的青春。



序号15 :  16英语3 沈珏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清欢,简单二字却囊括了人生最极致地欢愉,淡淡的,温柔的,恰似林清玄先生本人,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
    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清欢,只是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心中有佛,禅意自来。
    林清玄先生不曾执着于一物,他的文字也如他本人,淡淡的,如佛前的莲花,自脚蔓延,穿过经脉,盛开于心。
壹.人生有味,最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时不经意的一瞥,却定了终生。林先生是爱书的,书是他的小千世界,那里没有凡尘,没有俗世,仅有伟大的心灵跨越时空,与他细语。林清玄先生爱书,但不离世,置身于这个光怪陆离的俗世,万千变化皆在眼,有时张开胸怀如蓝天,来包容这个世界;有时蹲踞如一株草,来仰望并感恩这个世界。在阳光中,感知了真实,温度,还有触动。年少时的酸苦,中年时的追望,老年时的平淡,人生百味,其实也不过转眼云烟。我总时不时茫然在人群中,忘了来路,迷了去路,总感叹年少时美好,又离不开现世的繁华,现在看来,不过是忘不了,放不下的执念,怕自己老去的不甘,明知过往皆云烟,却舍不得。或许,林清玄先生也深谙此事,所以才会明了“清欢”的禅意。
贰.活在当下,自在宁静
    岁月蹉跎,流年似水,多少年少时的豪情壮志悄悄埋没在平庸无奇的社会生活中,仅剩一句“我曾经......”的遗憾,但在我看来,有何遗憾,终究不过是情的转变罢了。情之一字,不知所起,不知所栖,不知所结,不知所解,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孩童的喜爱,恋人的至此不渝,长辈的慈爱,我们所纠结,不过是那千般种情感的毫毛,情何以可憾?现如今那些急于相亲的男男女女,仔细想来,怕也是操之过急,速成的情总是维持不久,倒不如邀好友两三,坐于亭,品其茶,既来之,则安之。我们都不过是这花花世界中的一点凡尘,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所以不必遗憾过去的,执着未来的,活在当下,眼前自会敞亮。
叁.岁月静好,随遇而安
    一朵云自少年的头顶飘过,依风而去,跨过山,越过海,飘去未知的远方,少年也随着那朵云,走出了自己的小小窝,去了杭州,去了国外,像只不归鸟,漂泊流离,幸而终究归家,不再随风飘荡。有人说这生命如长河,我们度的风波是人世间最寻常的颠簸,它不足以让我们修成正果,却足以让我们难忘难舍。回眸时每次泪流,都因岁月温柔,一生一期,一期一会。
肆.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时常看到朋友圈中中转发的各种心灵鸡汤,读来总是温暖,可细想,怕是日子太苦,只能靠些微薄的言语来抚慰自己。红心番薯,于林清玄先生而言,是年少的心酸甜蜜,中年时的怅然,都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可是世道又总是莫测,熟悉的终究没于城市的钢精铁骨中,再无踪影,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一年一年,仅剩朦胧的残影。
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总是奢求他人的关注,或多,或少。人总是矛盾的,一方面不屑于他人的评头论足,自己却又千方百计的想要得知这些信息,“依赖”于“自尊”,交织于一生,无法自拔,可最终,你之于他,不过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佛教的禅悟为“心水”,道教有“上善若水”,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二者皆将其视为心境的最高境界,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多少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却又在生命的终点临近时,选择回归最初的那一小片天地,看看来时的路,终究也仅一笑了之。静心之路,独自修行,勿忘初心,方得始终---之于绝大多人,或许是路途中的些许鼓励吧,因为他们还在寻找那朵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玫瑰花。
陆.温柔半两,从容一生
    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微笑,不是刻意、商务化的微笑,而是自然的微笑,婴儿纯真的笑,恋人幸福的笑,长者慈爱的笑,会让人脑中不由蹦出两个字“真好”。真好,无论生活得怎样,我们还拥有笑容。人生何其之短,岁月转瞬即逝,能够遇见的就那么多,能够记住的也就那么点,温柔半两,从容一生,不牵挂,不遗憾,花开花落,光阴依旧。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绝不是无偿的付出,而是对生的赞美。
人生就是这样的,有所乐,有所苦,有所思,或许某天合适了,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清欢。

云图六重奏

    《云图》书如其名,由六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组成,时间跨度为十九世纪到后末日时代,波及全球各地。六位主人公或许是同一灵魂的化身,却又被印上截然不同的胎记,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与亘古不变的人类本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无比的云图。
初读《云图》,只有一个感觉——难。无论是语言还是主人公的情感,再加上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可以说,第一遍读下来只能初步了解书的内容,是泛读而非精读,这个也是本书译者杨春雷先生在后记中承认的。《云图》的结构安排的极其巧妙,按照12345654321的结构叙述,使读者一步步地解开谜底,六个故事环环相扣,明明跨越了时间,却又在无限轮回中重复着,人性的善与恶摩擦对抗,却又相互依存,阶级斗争即使到了末日时代也从未消失,而生命,从未停止。
    “太平洋日记”讲述的是的是信任与阴谋。1850年前后,太平洋,罹患寄生虫病的美国公证人亚当?尤因从查塔姆群岛乘船回国,途中求助于古斯医生。这个看似善良的医生确为了谣传的财宝精心谋划了亚当的死亡,所幸的是亚当最后被黑奴奥拓华就下。
“西德海姆的来信”讲述的是爱情与背叛。1931年,比利时西德海姆,身无分文的英国年轻作曲家穷罗伯特?弗罗比舍不得已投奔隐居作曲家维维安?埃尔斯,本该大展自己的才华,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与克罗姆林克夫人偷情,又爱上了维维安的女儿伊娃,求而不得,最后一声枪鸣结束了短短的一身。
    “第一个谜”讲述的是真理与贪婪。1975年,美国加州布衣纳斯?耶巴斯,小报记者路易莎?雷偶然遇见了物理学家思科史密斯,从而得知了“九头蛇—零”的惊天秘密,冒着生命危险调查核电站工程中的腐败和雇佣杀人,最后将真相公之于众。
“苦难经历”讲述的是追求与满足。21世纪初,英国,出版人蒂莫西?卡文迪什因《饱以老拳》出名,但在享受了短短的辉煌时光后却被黑手党逼离,逃亡的路途中被软禁在了一家养老院中,在克服种种困难后逃出,也因此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记录仪”讲述的是独裁与反抗。反乌托邦时代的未来,内索国,衍生出自我意识的克隆人星美—451在反政府组织成员张海柱的引导下学习并融入纯种人社会,发现了政府的残暴行径后选择牺牲自己向这个虚伪的社会反抗。
“思想岔路口”讲述的是毁灭与希望。后末日未来,夏威夷,山谷人扎克里与高科技文明幸存者麦克尼姆不期而遇,在茫茫求生路中与科纳人和恶魔老乔及抗争,并活下去。
看似毫无关联的六位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却相互联系:肩胛骨上的彗星印记。罗伯特在西德海姆庄园发现了亚当的日记本,路易莎拿到了罗伯特的信件,蒂莫西收到了路易莎的调查报告,星美—451观看了蒂莫西的纪录片,扎克里拿到了星美的记录仪。这种层层重叠相互穿梭的设置就使得作品本身的时空感极其强烈,宛如庄周梦蝶,又和《盗梦空间》类似,叠叠相加,层层紧扣。
    小说始终在强调一个主题——人性。人类由原始社会步入了文明时代最后又重归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残害从未停止过。从一开始的肤色等级到后来的金钱权利、社会地位、智慧,到最后的纯武力,你会想,人为什么要如此残忍?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说:“黑人知道的的唯一教义就是鞭子的教训!”可以不顾核泄漏的危险大肆敛财,可以像宰杀牲畜一般把克隆人剥皮拆骨再喂给他们自己......而善恶这对纠缠了千百的存在总是相伴相存,亚当后半生投身于“废奴运动”中,路易莎不畏强权探索真理,星美作为一个克隆人却有着人的最美好的品格……
    星美—451,这个比人更加人性的克隆人,可以说是全文中善的集合点。在未来的“乌托邦”中,这个秩序井然,也冰冷的社会中,星美,连名字都没有的克隆人,却是人类的”殉道者“,用自己的死亡去告知世人,轮回千转,人性的渴求与光辉从未熄灭。
    末日时期,人类又重归原始生活,打猎,部落而居,但又是半原始的,残存的高科技文明还在游荡求存,武力成为了生存的唯一方法。“文明”的部落被“野蛮”的部落毁灭,就像我们当初毁灭其他文明一般,人类社会的文明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毁灭,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重生,如果我们当初能抱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其他文明,或许世界又是另一幅容貌了,人类的浩劫,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这和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猫汤》极其相似,猫弟弟可以打动死神,却感动不了上帝。我们的世界可能仅仅是上帝的一道餐前汤,我们轮回般地经历希望和绝望,也只不过是他的开胃菜。文章的最后,扎克里和麦克尼姆离开了,去另一个继续活下去,世界也回归了最初的模样。六世轮回,几千年的跨度,最终回归本初。
    亚当的故事最后,也即是小说的结尾是一句话——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会有海洋呢?亚当希望将自己获得的善意传递给别人,从而改变整个世界,我相信这也是作者的希望,让善意轮回千百,不消不亡。



序号16 :  15文学1班 姚佳慧

清欢淡然,诗意栖居————读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谈及的人世间清欢,诸如山间的翠绿,寺庙的淡隐,马背上的清风,一帧一帧,层层叠叠的纹路里皆是饱含着清欢,裹挟着阳光的味道。字里行间,意味深长,使读者品味那些因欲望而狂奔乱走,被忽略的生活中的美,一缕阳光,一片雪花,一棵树,都可以启发读者于淡淡的哀婉中思考自我、他人与时代,心中升腾起对生命的信仰敬畏。    
    我所理解的清欢,是淡然处世,在平淡生活里感受素净质朴的欢愉,在祥和内心里体悟宁静深沉的愉悦,是深入的淡定,执著于探寻深邃的生命,是一种清雅人生境界的极致。
    清欢让我想到吴侬软语吟成的江南温婉小调,一位罗衫淡淡的女子撑着油纸伞,有清澈的湖水在她眉黛泛滥。清欢,是“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陶渊明回归田园的恬淡闲适,是他对戴月荷锄生活,对恬静人生理想的追寻。
    曾子曾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欢淡然,保持内心的安静祥和是一种优雅的人生态度。然纵观古今大部人,或为名而惑,或为利而动,或为禄而烦,或为情所恼,全然不知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于内心,在于淡然清欢,在于对生命本真的坚守。
    然而正如林先生所言,物质的丰盈必然预示着清欢的淡去。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疾演进,清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为了金钱而背信弃义的腐朽气息,更多的人背井离乡,丢失淳朴,清欢淡雅,诗意栖居的生活理想只为小部分人认同,如此,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社会便很是令人想往了。
    有些事物,一旦过了头就会变质。就如淡茶是品味人生,浓茶是抵抗困顿,微笑是待人有礼,强笑则是虚伪做作,纯粹的颜色能给人以宁静,然光怪陆离就会让人迷失。现今社会清欢的日益变质甚至丧失,令人叹惋。
    而保持清欢,是保持清淡质朴,简约雅致,是低调的奢华,一如既往的踏实进取。保持清欢,在浓妆艳抹的世界里坚守自我本性,秉持淡雅的心境,为人处世坦然自若,波澜不惊。就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一种清淡的闲适与清雅。我至今仍向往古时社会,那与泥土并存的时代,听着雨滴敲打青石板,舟楫起伏欸乃声声,街角客栈酒客往来,斑驳的石墙缝隙中回旋着远去岁月的前朝往事,清淡,纯粹,却又是惊鸿一瞥,不忍忘怀。
    若有一天,你感到浮躁不安,开始埋怨生活苍白无奇,不妨温一壶月光下酒,听一曲撩拨心弦的轻音乐,抑或是站在遮雨长廊下,手捧一杯甘苦参半的清茶,远望氤氲在滴答声里的人家。就如林老先生所说,“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的小小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你尽可以于陋室对弈,把酒临风,晓风望月,高瞻远瞩,你尽可以于粗茶淡饭里肆意享受清欢淡然,诗意栖居。

农妇视角观照俗与雅的碰撞————析《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贾府

    刘姥姥是《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二进贾府事件则呈现了以她为代表的乡野草根、粗陋鄙俗之人与以贾府为代表的豪门权贵、诗礼大雅之族间相产生的俗与雅的交流与碰撞。 用“荠豆之微”之人穿针引钱,细微处观照村野农民阶级与贵族阶级交流与碰撞,于各色矛盾冲突中窥见大俗大雅,不动声色之中预见簪缨之家荣辱兴衰。
家世地位的碰撞
    刘姥姥于第六回初次出场。她身出贫寒,务农为业,家道艰难,是积年寡妇,老境凄凉。处在农业文明社会,深受农民文化的影响,被上层阶级压制,刘姥姥地位卑微,春耕秋收,勤劳淳朴。她周身体现农民阶级比较原始的朴实和鄙俗之气,是《红楼梦》中一位与昌盛荣华的贾府呈对立面的镜像人物,代表一种型态粗俗鄙陋的俗文化,与以贾府为代表的源远流长精巧别致的雅文化形成鲜明对照,在交流与碰撞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小说富有雅俗共赏之趣。
    因年岁歉收,冬事未办,家境无着落,刘姥姥迫不得已,舍出老脸携板儿至贾府乞求周济,“揩点油水”。那时贾府正处于荣盛时期,世袭豪门权贵,是诗礼簪缨之家。如刘姥姥对王熙凤说,“您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接济刘姥姥之钱,对于贾府万贯金银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刘姥姥见王熙凤时小心拘谨,“坐不是,站不是,藏没处藏,躲没处躲”,“未开口先红了脸”,刘姥姥在凤姐威风高傲气质衬托之下,显示了作为穷人家攀高亲的畏缩与矛盾状态,这与她出身贫寒家世,地位微贱是紧密相关。刘姥姥讨钱周济时粗鄙语言行动完全符合贫穷的家世地位。凤姐却假惺惺地埋怨刘姥姥嫌弃远亲,“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呢,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两种贫富悬殊的家世地位,清贫衰颓的农家与贾府穷奢极侈的富家剧烈冲突,农民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产生矛盾,俗文化与雅文化交织、碰撞。
    仪止礼制的碰撞
    刘姥姥于第三十九回再次出场。这次,刘姥姥携着满口袋枣子倭瓜,为“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报上次接济之恩,可见其善良淳朴。她感恩图报心与受过贾府恩惠的贾雨村等忘恩负义举形成鲜明对照,产生浓烈的反讽意味。
然在这次,这乡野农妇,层出不穷闹笑话,被众人当帮闲凑趣的笑料。她动作拙笨,语言粗俗,憨态可掬,从“大火烧了毛毛虫”俗语到“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再到用箸子夹鸽子蛋,被众人当为“篾片相公”,憨态淋漓尽致。喝酒失态,被黛玉讽“当日舜了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粗鄙庸俗,丑态跃然纸上。
    更有“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对刘姥姥酒后失态的刻画,更添人情味儿。醉后误入怡红院,“鼾齁如雷”“只闻见酒屁臭气”“扎手舞脚仰卧在床上”,丑态尽出,从这些细腻描写中窥见,刘姥姥缺失仪态礼制教化,与贾府诗书礼仪之家相悖,贾府众人对其产生厌恶心。这是农民阶级俗与封建贵族阶级雅之间不可调和矛盾冲突的表现。
信仰态度的碰撞
    刘姥姥对佛的信仰,与栊翠庵妙玉有所不同。两人对佛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大相径庭。妙玉是道行高深的佛门人,性格乖僻孤傲,以“畸人”“槛外人”自称,自居高雅。然妙玉对佛门众生平等、积德行善领悟不通透。她嫌弃刘姥姥俗不可耐,欲扔刘姥姥喝过的茶杯,连宝玉都劝其“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吧,她买了也可度日”,宝玉尚有怜贫惜弱之心,妙玉身为佛门人却未意识到。她自命清高,自诩高雅,摒弃世俗,却逃不过误入红尘的惨运。
    而“俗人”刘姥姥表现不同,她对佛祖有极虔诚的敬仰。她对众人说“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见“省亲别墅”误认为庙堂忙磕头谢恩,体现一位农妇在贫困无助处境下对佛法寄托,对佛祖发自内心的虔诚信仰。刘姥姥和妙玉截然不同的信仰态度,呈现农民阶级俗文化,这却不是真的“俗不可耐”,妙玉所谓的雅,却抵不上刘姥姥这种俗。这里俗与雅形成强烈反差,讽刺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附庸风雅,暗示贵族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
    刘姥姥在凤姐害病时,嘴里鼓捣几句,凤姐就感到好些,体现刘姥姥深信佛法,认为佛能普度众生,带给人平安喜乐。
    除在对佛的信仰之外,刘姥姥的俗与黛玉的雅也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碰撞。刘姥姥是代表传统俗文化的守护者,是充满仁义的化身,黛玉是代表新兴雅文化的先声。黛玉对旧俗的文化始终疏离和叛逆,这在黛玉葬花一段中得到体现。黛玉怜惜满地落花命运,倡导“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生存理念,认为落花埋葬时也不能被弄脏,因此用丝巾将残花包裹好之后才忍心用泥土掩埋。刘姥姥则不同,在与贾母等人行令时,只是粗俗地随口说“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她作为积古老人,年迈寡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遍阅人生沧桑,坦然乐观接受人生困境,遵从现实主义原则,她有的只有现世的生存之道,没有黛玉般高雅的精神追求,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俗与雅的碰撞。
    刘姥姥二进贾府,以她重要的镜像身份透视贾府荣辱兴衰。透过乡野农妇所遇所闻,二进贾府时各种俗与雅交织碰撞,以旁观者视角看尽现实冷酷萧杀,农民清贫无依与贵族豪奢挥霍,预示贾府必将衰败,揭示农民阶级俗与贵族阶级雅始终是一股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俗与雅的交织冲突,使广阔的社会图景于贾府一个家族中呈现,于细微之处演绎世间百态。正因如此,这部旷世巨作有着雅俗共赏的惊人魅力。俗与雅的交织碰撞,使曹公谱写出红楼画卷百味人生。



序号17 :  16税收3班 王志敏

"One is all"

    以前发现一个app名为“One”,觉得很新颖,下载后打开,它的界面跳出一行字“复杂的世界里一个One就够了”,一语双关,很妙,所以到现在还记得这句话。在读起林清玄先生的《人生最美是清欢》时便十分自然地想起了这句话。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就行了。

    如林清玄先生在文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特别是在复杂混乱的现代,回归单纯是日趋困难了,必须舍离的东西太多,必须放下的俗物太多,必须断绝的情感太多……”,我们现在的生活背负太多,无论是金钱、欲望或是野心,都使我们苟延残喘。我们匆匆地路过任何一个地方,匆匆地在家吃过饭,匆匆地工作,匆匆地与他人对话而不对视,为的仅是多一些的薪酬或者是为了更多地满足自己欲望。然而,一天天过去只会越发觉得自己很”丧气”,而又说不出哪里让你”丧气”。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心病了。我们太急躁,想要的东西太多,每天都在花心思想这些所谓的能让你开心的事,以致使人疲惫,使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书中,林清玄先生用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不断思考、不断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循着他的语言更可以一步步走向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林清玄先生轻松优美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那种简单的清净和温柔,使我对那种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那种简单的欢喜朴素地令人美好,令人真心感恩、热爱生活。其实,当我们简单地回首往事,会发现那种“大喜”的感觉只是让人觉得欣喜或是开心,而生活中的“小喜”却不止是开心还有幸福,以至于稍微想到某个小细节就忍不住地笑出来,发自肺腑的幸福感。这些清欢是简单的欢喜之心,是淡定从容的舒服之感。
    世界繁杂纷扰,人事复杂扰人,倘若我们自己仍以复杂之心盘算生活与人事,那原本就疲惫不堪的身与心,终会被拖垮。若我们放下执念、欲望、野心和金钱之后,灵魂便自然会轻盈许多。以清净的心看世界,以欢喜之心过生活,生活中的一点点小欢喜、小确幸便会让人轻易感到幸福,是干净简单又实在的幸福。
    “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于别处,而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吃之中的情怀————读《雅舍谈吃》有感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中谈吃,不仅告诉了我们“吃”,其实却也将他精神世界中的独有情怀传达给了我们。
    透过书中的各种吃食,其实还可以窥探到民国社会的社会风貌:各行各业都有即定的传统和规定;餐馆无论大小都有它该有的样子,名字雅气讲究;知识分子社会地位高,活出了自己的闲情逸致;各系菜品都有其原本的特色等。美好朴实的传统让人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采,传统与新事物的碰撞出的流光溢彩让人神往。《雅舍谈吃》说食物,讲渊源,用典自然,讲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故事,其中还包括不少的自身经历,比如梁先生在《腊肉》一文中讲述了抗战初期偶然的机会,在湘潭朋友家吃到了地道的腊肉,宾朋言欢,尽兴喝酒的往事。从中可见的不仅是梁实秋先生的学识渊博,更可以体会到先生的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先生丰富饱满的精神世界以及先生的人文情怀。
“雅舍”谈吃,先生在自己精神的雅舍中带我们无限畅游。



序号18 :  16财政2班 余益飞

诗酒趁年华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时候,很清楚记得是在初二,那年在图书馆借得的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很直白的名字,甚至没有很美的提取一篇名作书名,如果这样,总是要吸引人注意力一点的,比如叶倾城的《倾城十年》系列,对于初二的小女生,“倾城”“十年”都是那么好,那么华美的字眼。我不是想贬低叶倾城,我也很喜欢她甚至她影响了我整个初中乃至中考的写作模式,从生活那么大的范围提取身边最小的一件事然后阐发出那么优美的意蕴。实际上林清玄和她是不一样的,很不一样,虽然散文无非生活琐碎,自言自语。
    我可以模仿出叶倾城,因为我觉得她要更有烟火气,有女生的娇憨,比如表白她对田亮健美身体的赞美,可以学她从一碗点心感发岁月变迁人世流转,可以……但林清玄,我做不到。我模仿不成。
    林清玄,我一直以来的幻想,他应该是一个像曹文轩,像余光中这样——最应该是余光中这样,清瘦雅达的一个老人模样,戴着金丝的眼镜,举手间是书香,是笔墨。然而很不幸,当我见他于《开讲啦》这个节目上,一度以为这是一场骗局。借用同样这个节目里的学生嘉宾所言,“像火云邪神。”真的可以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一个可能兴许算得丑陋的人,脑中有这样冲淡的文字,渊深的见识,清和的气质吗?
    可能是由于台湾人缘故,台湾人总是显得比大陆更文雅,语气慢条斯理,文字繁体书写要更耗时间,生活里更偏向日本人茶道料理的精致,再加之缺了特定年代,所以台湾作家都是显得那么深沉,少了大陆作家的义愤填膺激烈偏激。比如梁晓声,有一种热情,革命般的热情,在他的文集里甚至提到一次旅社内打了扮演《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演员一巴掌的事,因为这个年轻人太嚣张。比如贾平凹,我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显得下流的男女欲望描写,这也是同一年代作家经常有的,我不知道这能代表什么,也许代表一个时代的冲动一个时代的欲望一个时代的压抑吧,至少小说月报种种文选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些作家作品给我的冲击不小,总是脸红地把书丢开或压起来,感觉自己在看什么不好的黄色书刊一般。大陆因为历史原因因为经济发展,文风显得急躁迅猛,偶见的清新散文,比如大热过的安意如,郭敬明,也许达到了辞藻的美艳,但差了些什么。安意如的文章很美,但积淀不够,总是给人隔靴搔痒的触感。郭敬明?言语之间冷得像根针,刮着你的手背,冰冷冷的针体才让你触感强烈,他体现出来的世界一点也不温和一点也不真实,是一个像万花筒里面碎玻璃渣一样,漂亮,但不归现实。
    林清玄谙佛理,所以比叶倾城更悲悯深慨。他出身台湾高雄,恰好有台湾不同大陆背景的温吞柔和,比同年岁大陆作家群更懂得安抚暴躁扭曲的新一代青年。他阅历深厚体察自然,所以会比年纪尚轻的安意如过于精明叛逆的郭敬明,更加思维成熟气质平和。
    所以,无论他有什么模样,还是有追随者,因为他是人生哲学家,不是一个人生表演家,表演家才需要足够吸人眼球相貌来得到拥趸。
    他展现的人生,不是叫你鼓掌喝彩,也没要让你赞同尝试,就是平平淡淡却清丽悠扬。
    我始终记得那个时候借到他的散文集的时候,我同时借了本《陆羽传》,对,茶圣那个陆羽。我不太记得里面什么内容了,单纯记得——读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个时候,外面雨敲在空调室外机连进来的管道上,“哒——哒——”间隔个一秒钟。那个时候,恍然雨敲在书页上,唇舌里好像有茶香,内心无比的平静——我现在仍怀念那种感觉,甚至故意着去重演试着回溯,但不能了。
    我不知道他人读林清玄要怎么说读他文字,品他意味,但在我,就是我捧着书,躺在床上,听雨打塑料管的时候心境。
    我也在想,要不要换一个蒋捷的芭蕉或者李义山的残荷,我这空调管是不是太破坏情境,但是——我到底在树下在亭子里都没有这种心境了。
    我叫许多事变得难去感悟。
    首先是我再也没有翻版叶倾城那样视角的能力。高中的条条框框,应试与闭塞,阻遏的不止是我的文字排遣,还有我的视野我的活力,两周一次回家,应付作业和休息,再没有时间坐上16路公共汽车去图书馆抱着书背着书满足地归来了,升级不再是小学的自豪,变成一日日临近恐慌,临近形容憔悴。我不知道高中的痛苦压制是不是惯性也很强,直到现在,我都害怕写作,因为我怕,怕我一伸手,就是借题发挥,就是对着自己    一个执念死命绕着圈圈拓展,就是内心毫无触动却要大放厥词。
    是不是少年为遣新词强说愁,把少年所有的愁情都在真正的愁前用尽了,所有现在报应成为再也说不出。说不出,只能自我安慰:“归来时,仍是少年。”
不是了。
    再美的言辞,再好的段子,都安抚不了。微信推送劝阻熬夜提醒脱发,新锐品牌放大九零标签,好像又走进了高中一般,所有思路都要接受被定好的模板,总有人在试图定位你塑造你。
    心里总是一团乱麻,总是抱怨自己不够主动,不够交际,不够勇敢。很难有一个空间以及一个时间去体察自己反思自己,甚至文艺些,去找回自己。
    当我现在更加迫切的,是担忧我两年以后生活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抛掉了。
    我不知道清欢应该怎么定义,但我仍然以为,就像是我那时,拿着书,身心都静,雨声渐渐。
    真遗憾,我更聪明了,更了解这个世界了,但我悲伤,我找不到我的清欢了。
我知道,根据文章定律,根据积极向上定律,此刻结尾我应该把文风车头拨一下,往喜乐而去,但我做不到,我不想再不诚实地不顾内心的启诉说我找到了,得到了,悟着了。我没有。但我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内心,终于在大二这一年,重新去读了初二那一年的林清玄,然后重新找到了我手,写我心。

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我不喜欢,你是寂静的

    你若是等待过,就会知道,等的再久,也会有等到的那一天。
    比如我,在小镇,等我父亲回来。
    比如克蕾尔,在能放风筝的海滩,等我再次跑来。
    比如吕克,在热气香甜的面包房,等他的梦想。
    最后,比如影子,在孤独的人身后,等一个温柔的灵魂来听,他的梦幻与沉痛。
    你若是等待过,就会知道,等,有时会比生命漫长。如果时光是动作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是动作的。
    比如我,在阁楼,最后收到来自父亲的信。
    比如克蕾尓,在能放风筝的人行道上,得到我事隔经年的吻。
    比如吕克,在枯燥医学院和单调公寓,寻见他真正的理想。
    最后,比如影子,离开孤独的人身后,找着一个温柔的灵魂,听他的醒与梦。



序号19 :  15法学2班 张梦炜

点一盏清欢之灯

    书总是有情的,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心境,当翻开这本书时,不存在过多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字里行间满是“清欢”。
    “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舒坦、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二十岁的我们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纪,有抱负却无从施展,想独立却有各种束缚,想追求简朴的生活但总觉得时机未到,我们没有成就却又自诩成功。在大学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在明确人生方向的路上渐渐的迷失了自我。或许对于作者来说他能够达到人生的清欢这样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但是从这本书中我更能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充满浮躁与戾气。
    “有许多事物,‘没有’其实比‘持有’更令人快乐,因为许多的‘有’是烦恼的根本,而且不断地追求‘有’,会使我们永远徘徊在迷惑与堕落的道路上。”其实这句话我不敢苟同,但是又觉得不无道理。当我们拥有着学生会的职务,需有相应的工作,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我们肩负着他人的赞许,就害怕失去,如果把这样的赞赏变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负担变得更重也更累,使得我们只能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害怕失去别人赞赏的目光,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评价,就会感到迷茫与恐慌,那时需要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调整自我。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有”有着更令人兴奋的作用,确实也为我们不断进步提供了无限动力,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赞许,我们的进步之路或许会更加的延后。
    谁何尝不想抛开所有,尽心的放松,但是所有以后的放松都要建立在今日的努力之上。想每天放松的进行从容的冥想,想愉快悠然地吃一顿饭,品尝茶的芳香,让我们从浮躁的生活中抽出一点时间,放松自己不安的内心;或者在仙林海边散步,听音乐读闲书。其实不必让自己的生活过于的紧张,也不用让自己承担太多的压力,在喜乐的日子,在无聊的日子,在苦恼的日子,在平凡的日子,都能有自己闲来有趣的事情可做,有朋友有旁人可以分享心情,我觉得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清欢。
    生命只是如此前行,只在心里最幽静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清欢之灯。或许现在的你迷茫无助,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有自己惬意的小生活,在每一个下着淅沥小雨的日子,在每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心中的那一盏明灯会默默地给予你温暖,面对前方,无畏无惧。


《活着》余华

    这本书我曾反反覆覆地读过许多遍,实在没有任何一本书比这本书更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用着最朴实无华的语调和词藻,记述着主人公福贵坎坷的一生。从败家的富家纨绔子弟沦为贫民而幡然悔悟,遭遇了成为壮丁、经历战争、成功返乡的经历。后来儿子被黑心医生抽血过度,妻子卧床,女儿难产,女婿在工地因公殒命,孙子因为吃豆子过多而噎死,身边的亲人不断死亡相继离去。在福贵的记述中,还穿插着平日里温情的点滴,为本书增添了一丝温暖,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整本书让人感受到不断的幸福与不幸,一次次将温情撕碎,将残存的美好一次次摧毁,血淋淋的向人们展示残酷与现实,足以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和冷静的思考。



序号20 :  16财政2班占江山

活在当下,清风在怀

    享受清欢,就要于细节处感恩。
    发现了吗?稻子的气味实是阳光的香味,向阴的稻子却是没有那种香。嘈闹的生活退化了我们的嗅觉,视觉......我们习惯了各种各样刺鼻的感觉,于是便体会不到单纯的小幸福。
    正如瞎子不知道太阳的样子,以为是铜盘的声音,蜡烛、箫的形式,而好眼睛的人,也并不一定知道太阳是什么,人们最需要锻炼的,是心灵的触觉。有的时候,心灵太“满”,拥有太多,就忘了珍惜,将粗粗一眼为其定性,多草率,除却外在的屏障,放弃刻板印象,直接的感受才最真,最深。
    然而事情的真相他人是无法传达的,更何况一些感觉,我们甚至无法用语言表白。真相也并不只有一个,快乐也并不只有一种。
想要得的快乐,只能从痛苦中找。有所求必然有所失,那向外求的一切,也必然有向外求的苦恼。时间和空间无情又残忍,带来痛苦却又让它们消散。痛苦有时也是不能忘怀的啊!
对我来说,清欢不仅仅是粗茶淡饭,陋室一方。若无力,那先从外在而变,给自己创造一个静心的环境,只是人往往不能选择自己的所在。“静心所”也不过是为了静心。天月不能时时都在,乌云轻易便能遮挡它的身影,唯有修得心月,我们才能清风在怀。
林清玄为自己儿女生活奔波,因无心欣赏周边风景而悲伤叹惋。时光总在我们无意无知时流逝,在囿于世俗时流逝,在僵于形式时流逝。我们一时为自己苦味的生活不耐,一时又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岂不可惜可叹?人生无悔,才能坦然面对死亡,每一天不需要精彩,但需要美丽。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的细细品味的。一句话听快了,意思可能就听差了,关心听过了,受挫的时候可能还想再听。真的好想像书里写的那样,把话冻起来,用不同的火候,用不同的速度让其融化,之后再细赏研读。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简单的欢喜。。。。。。”一花一鸟,简简单单,生命的喜悦够以满足,无所求,只是平淡地接受,接受自然的风雨与抚慰,从从容容,温温柔柔。

期待有罪————读《无声告白》有感

    期待,有时候是一种威胁,就好像拿着自己的爱问:你要不要?我要,我当然要。于是爱,变成了一把利剑,直直地钉在了你的心上,使你无法喘息,因为一想要逃离,就痛苦万分。
    莉迪亚努力想“变”成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然而詹姆斯和玛丽琳的期待太难、太重,她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她选择了去往湖心深处,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然而谁又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阻挡着一切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期待,内心往往渴望难以到达的彼岸,可怕的是,没有人发现这个事实。



 上一篇:图书馆元旦正常对读者开放的通知
 下一篇:2017秋书评促阅读——入选书评(前20)(第一部分)
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 |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仰山路2号  邮编:314408  版权所有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欢迎您!第 位朋友